智慧小區弱電安防系統綜合服務商

城市住宅區和辦公樓電話通信設施驗收規范


中華人民共和國通信行業標準

城市住宅區和辦公樓電話通信設施驗收規范


YD 5048-97


中華人民共和國通信行業標準 城市住宅區和辦公樓電話通信設施驗收規范 YD 5048-97

1 總 則

1.0.1 為適應現代化城市建設的需要,根據國家行業標準《城市住宅區和辦公樓電話通信設計標準》(YD/T2008—93)和《城市居住區建筑電話設計安裝圖集》(YD5010—95),特制定本規范。

1.0.2 本規范是城市住宅區和辦公樓通信設施工程的施工質量檢查、隨工檢驗和竣工驗收等工作的技術依據,適用于新建工程。擴建工程和改建工程可參照執行。

1.0.3 本規范所規定的通信設施工程包括小區地下通信管線和建筑物內通信暗配管線網系統。地下通信管網應與公用通信管網連接。以上通信設施必須與總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竣工驗收。

1.0.4 工程所用器材必須選用通過省級以上主管部門定型鑒定合格、準許進網使用的通信設備及產品。沒有進網許可證或質量檢測合格證的產品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1.0.5 對本規范未涉及的部分,應執行國家和行業現行的有關標準。

2 城市住宅區地下通信管道

2.1 一般規定

2.1.1 地下通信管道工程,必須按照已審批的設計圖紙進行。地下通信管道采用的人(手)孔規格程式應符合設計要求。

2.1.2 地下通信管道(含人(手)孔)路由途徑之處的臨時設施及建筑廢料等應清理干凈。

2.1.3 地下通信管道的埋深應符合設計要求。各種材質構成的管道最小埋深應符合表2.1.3的規定。

表2.1.3 通信管道最小埋深表管 種 管頂至路面或鐵道路基面最小凈距(m) 人行道 車行道 鐵 道 混凝土管硬塑料管 0.5 0.7 1.3 鋼管 0.2 0.4 0.8 注:具體的應與鐵道部門協商。鋼管的最小埋深在冰凍范圍內時,施工時應注意管內不能有進水或存水的可能性。 2.1.4 地下通信管道與其他各種管線及建筑的最小凈距應符合表2.1.4的規定。

2.1.5 地下通信線路在綜合隧道內的分布位置應確保通信設施的安全運行并方便引上管線的敷設。

表2.1.4 通信管道和其他地下管線及建筑的最小間距表其他地下管道及建筑名稱 平行凈距(m) 交叉凈距(m) 給水道 300 mm以下 0.5 0.15 300~500mm 1.00 500mm以下 1.5 排 水 管 1.0 0.15 熱 力 管 1.0 0.25 煤氣管 壓力≤300kPa 1.0 0.3 300 kPa<壓力≤800kPa 2.0 電力電纜 35 kV以下 0.5 0.5 35 kV及以上 2.0 其他通信電纜 0.75 0.25 綠化 喬木(中心) 1.5 灌 木 1.0 地上桿柱 0.5~1.0 房屋建筑紅線(或基礎) 1.5 注:主干排水管后敷設時,其施工溝邊與通信管道間的水平凈距不宜小于1.5m。 當通信管道在排水管下部穿越時,凈距不宜小于0.64m,電信管道應做包封,包封長度自排水管的兩側各加長2m。 與煤氣管交越處2m范圍內,煤氣管不應作接合裝置和附屬設備。如上述情況不能避免時,通信管道應做包封2.0m. 如電力電纜加保護管時,凈距可減至0.15m。

2.1.6 在受地形限制,路由無法取直或為避讓地下障礙物時,應敷設彎管道。其彎曲的曲率半徑應符合設計要求,但不得在一段人(手)孔間做連續往復的彎曲管道。

2.2 通信管道

2.2.1 地下通信管道用管材,其規格型號、程式、斷面組合應符合設計要求。

2.2.2 塑料通信管道的敷設應嚴防管徑變形,組群固定宜采用下列方法: 1.金屬定位架混凝土包封法常用于壁厚1.5~3mm范圍內的硬質PVC管材。 2.鞍型塑料架混凝土包封法常用于壁厚3mm以上的硬質PVC管材。 3.塑料打包帶固定法適用于4管以下(一字形排列)的PVC管或高壓低密度聚乙烯管材。利用普通打包機將打包帶把管群捆在一起,捆扎間距為1.5~2m,是否采用混凝土包封應按設計要求。 4.塑料管的組群管間隙宜為10~15mm,采用包封時間隙應適當放大。

2.2.3 管溝開溝和回填土具體要求如下; 1.管道溝底必須平整,溝底高程及坡度變化必須符合設計要求。石塊、碎磚等堅硬雜物必須清除干凈。 2.回填土前須排除溝內積水,然后用于土填入溝內。管頂上300mm范圍內的回填土不允許有磚、石混入,以免擦傷管道表面。 3.除管溝頂層外,一般不用夯擊,以免管道損傷或移位。

2.2.4 塑料管通信管道的接續方法見表2.2.4。

2.2.5 塑料管在進入人(手)孔時,管口應終止在距人(手)孔內壁30~50mm處,并抹出喇叭口。

表2.2.4 常用塑料管接續方法適配表接續方法 聚氯乙烯管PVC 聚乙烯管LDPE 聚丙烯管PP 承插法 熱熔承插 - - - 膠粘承插 管箍法 熱熔管箍 - - - 膠粘管箍 焊接法 熱風焊 超聲焊 塑鋼過渡法 內螺紋管 內螺紋口 接頭盒 注:1.“”表示適宜采用,“一”表示不宜采用,“”表示不能采用。 2.塑鋼過渡法一般用于管道保護,引上管道等處。

2.2.6 鋼管通信管道的鋪設方法、斷面組合等均應符合設計規定,鋼管接續宜采用管箍法。 2.2.7 使用有縫鋼管時,應將管縫置于上方。

2.2.8 嚴禁采用不等徑的鋼管接續。

2.2.9 建筑物引入管的做法應符合下列要求: 1.引入管位于人(手)孔端,其管頂與人(手)孔上覆底面的距離不小于300mm,管底距人(手)孔基礎不小于400mm。管口不應凸出墻面,應終止在墻體內30~50mm處,并抹出喇叭口。 2.引入管位于建筑物內的出口端應高于人(手)孔端,其坡度不得小于4.0‰。

2.2.10 引入管應做防腐處理,但埋入混凝土部分除外。

2.2.11 通道管道的驗收方法應執行YDJ39—90《通信管道施工及驗收技術規范》的要求。 2.3 人(手)孔建筑

2.3.1 人(手)孔建筑應符合設計要求。

2.3.2 采用人孔時,應執行YDJ—101《通信管道人孔和管塊組群圖集》有關規定。

2.3.3 手孔系列應執行通信行業標準《通信配線管道圖集(試行本)》的規定。 3 地下通信線路

3.1 管道、引上電纜和光纜

3.1.1 地下管道通信電(光)纜及引上電(光)纜的驗收應執行YD5051—97《本地通信網線路工程驗收規范》的規定。

3.2 引入電纜和光纜

3.2.1 架空、管道或直埋電纜(光纜)在引入建筑物時,均應加裝引入保護管。

3.2.2 引入管不得穿越建筑物的沉降縫和伸縮縫。

3.2.3 引入電纜(光纜)敷設完后,在引入管兩端應采取防水措施。

3.2.4 引入電纜進入建筑物時,應按設計要求采取屏蔽接地措施。

3.2.5 電(光)纜的接地點可利用建筑物提供的聯合接地體就近接地。

4 建筑物內通信配管

4.1 一般規定

4.1.1 建筑物內通信配管工程的施工圖設計,應經當地通信主管部門批準。

4.1.2 通信配管用的預埋件、預留孔的位置和尺寸應符合設計要求。預埋件應埋設牢固,裸露在潮濕環境中的金屬部件應及時做好防腐處理,管口及管子連接處要做密封處理。

4.1.3 在墻壁內敷設的管路應采取水平和垂直方向,不得采取斜穿敷設。

4.1.4 暗管管路的彎曲處不應有折皺、凹穴和裂縫等現象。

4.1.5 明配管、暗配管彎曲的曲率半徑應符合下列要求: 1.明配管—般不小于該管外徑的6倍,如只有一個彎時,可不小于該管外徑的4倍。 2.暗配管:電纜暗管的曲率半徑不得小于該管外徑的10倍,用戶線管的曲率半徑不得小于該管外徑的6倍。

4.1.6 交接箱、分線箱(盒)組線箱(盒)、過路箱(盒)及電話出線盒的安裝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安裝應平整端正。

4.1.7 暗管直線敷設超過30m時,中間應加裝過路箱。住宅樓內過路箱(盒)應安裝在建筑物公共部位。

4.1.8 暗管必須彎曲時,其管路段長應小于15m,該段內不得有S彎。

4.1.9 隱蔽地段配管工作完畢以后,應做好完整的隱蔽工程記錄。

4.1.10 暗配線管不宜穿越建筑物的沉降縫,如必須穿越時應有補償裝置,在跨越處的兩側應將管子固定。

4.1.11 室內暗配管不得穿越非通信設備類的基礎。

4.1.12 金屬管、塑料管和地面暗裝金屬線槽安裝固定后,應及時穿放電纜(電線)引線,引線宜用鍍鋅鐵線或尼龍繩。

4.1.13 室內嵌式分線箱內部不允許有其他管線穿越。嵌式盒和出線盒內應清潔。

4.1.14 進入嵌式箱(盒)暫不使用的管孔口應用易取的堵塞物堵好。

4.1.15 交接間應設置在建筑物首層,使用面積應不少于10m2,如引入光纜時,使用面積應不小于15m2。交接間應清潔干燥,沒有腐蝕,無積水可能,通風良好。交接間內的電源、照明、接地及平面布置等應符合設計要求。

4.1.16 上升管路采用豎井(或上升通道)時,墻上應預埋電纜支架(橋架),嚴禁與煤氣、電力、熱力管線合用,并做好防火隔離措施。

4.2 鋼管

4.2.1 鋼管不應有折扁和裂縫,管內無鐵屑及毛刺,切斷口應銼平并加裝護口圈。

4.2.2 明配于潮濕場所或埋設于建筑物底層地面內的鋼管,均應采用壁厚大于2.5mm以上的厚壁鋼管;明配或暗配于干燥場所(含混凝土或水泥沙漿層內)的鋼管,可采用壁厚為1.6~2.5mm的薄壁鋼管。

4.2.3 埋入土層內的鋼管應按設計要求進行防腐蝕處理。使用鍍鋅鋼管時,在鍍層剝落處也應刷防腐漆。

4.2.4 鋼管的連接應符合下列要求: 1.絲扣連接、管端套絲長度不應小于管接頭長度的l/2;在管接頭兩端應焊跨接接地線,2.套管連接適用于暗配管,套管長度為連接管外徑的1.5~3倍;連接管的對口應處于套管的中心,焊口應焊接牢固、嚴密。3.薄壁鋼管的連接必須用絲扣連接。

4.2.5 明配管應排列整齊、橫平豎直,固定點間距離應均勻;管卡、吊架與終端、轉彎中點、過路箱、分線箱或交接箱邊緣的距離應為150~500mm,中間管卡、吊架的最大間距應符合表4.2.5的規定。

表4.2.5 鋼管中間管卡的最大間距鋼管敷設方 式 鋼 管名 稱 鋼管直徑(mm) 15~20 25~32 40~50 50以上 最大充許間距(m) 吊架、支架敷設或沿墻管卡敷設 厚鋼管 1.5 2.0 2.5 3.5 薄鋼管 1.0 1.5 2.0

4.2.6 鋼管在進入出線盒、過線盒(箱)、分線盒(箱)及交接箱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1.暗配管可采用焊接固定,管口露出盒(箱)內部分應小于5mm。 2.明配管應用鎖緊螺母或護套帽固定,露出鎖緊螺母的絲扣為2~4扣。

4.2.7采用金屬軟管配管敷設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1.軟管與其他管、槽、盒、箱的連接應用軟管接頭進行連接。 2.軟管應用管卡固定,其固定點間距不應大于1m。 3.不得利用金屬軟管作為接地導體。

4.2.8 鋼管和金屬軟管與其他室內管線同側敷設時,其最小凈距應符合表4.2.8的規定。

4.2.9 在以金屬為主的管路上,其管路中間段應采用金屬制品的箱(盒)配套連接,不得混雜塑料等絕緣殼體連接,不能避免時,應有接地補償措施。

4.2.10 暗敷金屬管在穿越建筑物的伸縮縫或沉降縫時,應做伸縮或沉降處理。

表4.2.8 鋼管和金屬軟管與其他管線最小凈距表 單位(mm) 電力線路 壓 縮空氣管 給水管 熱力管(不包封) 熱力管(包封) 煤氣管平行凈距 150 150 150 500 300 300 交叉凈距 50 20 20 500 300 20

4.3 塑料管

4.3.1 建筑物內配管用的硬塑料管應選用阻燃型硬質PVC管。它一般適用于室內或有酸堿及潮濕場所敷設,但不得在高溫和易受機械損傷的場所明敷。

4.3.2 硬塑料管連接的接口處應用接頭套管并用膠合劑粘接,接口必須牢固、密封。

4.3.3 明配硬塑料管應排列整齊、橫平豎直且固定點的間距均勻。管卡與終端、轉彎中點、過路箱(盒)、分線箱(盒)及交接箱邊緣的距離應為100~300mm。中間管卡的最大間隔距離應符合表4.3.3的規定。

表4.3.3 硬塑料管中間管卡最大間距硬塑料管公稱直管卡最大間距(m) 徑(mm)敷設方向 15~20 25~40 50及以上水平 0.8* 1.2* 1.5 垂直 1.0 1.5 2.0 注:表中“*”表示所列允許間距內穿放電話線計算,若管內穿放通信電纜時,可前進一檔選用,如:水平間距1.2m,前進一檔為0.8m,以此類推。

4.3.4 硬質塑料管進入出線盒、過路箱(盒)、分線箱(盒)及交接箱時,應采用入盒接頭緊固。 4.3.5 硬質塑料管與其他管線同側暗敷設時,其最小凈距應符合表4.2.8的規定。

4.4 金屬線槽

4.4.1 金屬線槽適用于正常環境的室內場所明敷,但對金屬線槽有嚴重腐蝕的場所不應采用。 4.4.2 金屬線槽水平敷設時,其懸掛點及支撐點的位置應符合下列要求:直線段的間距不大于3m,距線槽終端及進出箱(盒)的0.5m處;線槽轉角處;線槽接頭處。金屬線槽水平敷設應整齊平直。

4.4.3 金屬線槽沿墻垂直明敷時,其固定點應符合下列要求:直線段間距不大于2m;距線槽終端及進出箱(盒)的0.3m處;線槽轉角處,線槽接頭處。金屬線槽沿墻垂直明敷時,應排列整齊、橫平豎直,緊貼墻體。

4.4.4 金屬線槽不得在穿越樓板或墻體處進行連接。

4.4.5 金屬線槽引出管安裝可采用金屬管、塑料管或金屬軟管。

4.4.6 金屬線槽與通信用金屬箱(盒)體連接時,應采用焊接法或鉚固法。

4.4.7 金屬線槽必須接地,槽體間應采用螺栓固定法連接,在槽體連接處應焊跨接線。

4.4.8 金屬線槽與其他管線同側敷設時,其最小凈距應符合表4.2.8的規定。

4.4.9金屬線槽穿墻體或樓板時,應有防火堵塞措施。

4.5 地面暗裝金屬線槽

4.5.1 地面內暗裝金屬線槽(簡稱線槽)適用于大空間且間隔變化多的場所,暗敷于現澆混凝土地面,現澆樓板或樓板墊層內。

4.5.2 線槽在交叉、轉彎或分支處應設置暗裝過線盒,線槽的直線長度超過6m時,宜加裝暗裝過線盒。

4.5.3 線槽與壁嵌式分線盒、電話出線盒的連接,應采用金屬套管連接法。

4.5.4 線槽出線口和暗裝過線盒不得突出地面,并應做好防水密封處理。

5 建筑物內通信配線

5.1 一般規定

5.1.1 建筑物內配線電纜應采用非填充型市話全塑電纜(HYA)。嚴禁使用油麻或鎧裝電纜、鐵芯或鋁芯電話線。

5.1.2 建筑物內光纜的規格、程式、型號應符合設計要求。

5.1.3 豎向電纜管允許穿放多條電纜,橫向電纜管應一管穿放一條電纜。配線電纜和用戶線不應同穿一條管子,更不能穿放其他非通信纜線。

5.1.4 電纜、用戶線穿管的選擇和管徑及截面利用率的確定可參照表5.1.4的規定

表5.1.4 穿管的選擇電纜、電線敷設地段 最大管徑限制 (mm) 管徑利用率 (電 纜) 管子截面利用率 (絞合導線) 暗設于底層地墻 不作限制 50%~60% 30%~35% 暗設于樓層地墻 一般≤25 特殊≤32 50%~60% 30%~35% 暗設于墻內 一般≤50 50%~60% 30%~35% 暗設于吊頂內或明設 不作限制 50%~60% 25%~30% (30%~35%)注注:表中括號內數值為管內穿放平行導線時的數值。

5.1.5 用戶電話線不得穿越非本戶的其他房間(暗配管不開口除外)。

5.1.6 建筑物內配線電纜的屏蔽應貫通連接。

5.2 建筑物內配線電纜

5.2.1 樓內交接箱(架)容量,上升電纜、嵌式分線箱容量應以滿足終期電話通信需要量。

5.2.2 配線電纜根據樓內電纜上升方式,可以敷設多條小對數電纜,也可采用每層接頭分線方式。

5.2.3 布放暗管電纜時,應使用石臘油等無機潤滑劑,嚴禁使用有機油脂潤滑劑,也不得使用滑石粉。布放時應隨時檢查電纜外觀無劃痕、無損傷。上升電纜應按設計規定間距固定,防止蠕變。

5.2.4 布放嵌式箱管(盒)電纜應按照以下要求: 1.在通信電纜暗管兩端設置的嵌式箱(盒)內布放電纜時,電纜應盡量布放在嵌式箱(盒)的四周或側壁上,接線端子板應安裝在嵌式箱(盒)的中間。 2.箱內電纜應沿電纜布放留有余長并要求排列整齊牢固,盡量做到電纜不重疊交叉。

5.2.5 電纜芯線接續采用扣式接線子,不得使用紐絞接續。電纜外護套接續管接頭封合以冷包為主,也可采用熱可縮套管。

5.3 建筑物內通信光纜

5.3.1 樓內光纜在電纜橋架、托架上敷設時應在綁扎固定段加裝墊套。

5.3.2 樓內光纜終端裝置安裝應符合下列要求: 1.按設計規定留足預留光纜; 2.在光端機室內的光纜終端安裝應穩定安全,遠離熱源。 3.自光纜終端接頭引出的尾巴光纜或單芯光纜所帶的連接器,應按設計要求插入光配線箱,暫不插入的連接器應蓋上塑料帽: 4.光纜終端盒(盤)的規格程式應符合設計要求,安裝時應嚴格按照施工設計和產品工藝說明操作。

5.3.3 室內通信光纜及光終端箱(盒)安裝結束后,應做下列檢測: 1.采用光時域反射儀(OTDR)對光纖逐根進行測量,連接點正常,總衰減應符合設計規定。 2.對銅導線進行直流電阻、絕緣電阻測量,測值應符合設計要求。 3.其他連接可靠無誤。

5.4 用戶引入線 5.4.1 用戶電話引入線的規格型號應符合設計規定,護套完整易剝離,無斷線、混線及短路等現象,其電性能指標應符合表5.4.1的規定。

表5.4.1 用戶電話引入線電性能指標測 試 項 目 性能指標導體直流電阻(20,Ω/km) Φ0.50 mm ≤95.0 Φ0.60 mm ≤65.0 Φ0.80 mm ≤36.0 線對直線不平衡(20,%) ≤5 絕緣電阻(20,MΩ/km) 阻燃聚乙烯或聚乙烯 ≥5000 聚氯乙烯 ≥200

6 通信交接、分線及出線設備

6.1 一般規定 6.1.1 交接箱規格程式,室內嵌式分線箱,分線盒的規格容量應符合設計規定。 6.1.2 電纜分線箱、過路箱及用戶線過路盒等電話通信公用設備必須設置在建筑物內公用部位,并應安全可靠、便于維修。建筑物內交接分線設備的安裝高度參照表6.1.2的規定。

表6.1.2 室內交接分線設備安裝高度表設備種類 底邊距地面高度(mm) 掛壁式 嵌壁式通信電纜交接箱 1000~1500 500~1000 通信電纜分線箱 1500~2000 500~1000

6.1.3用戶光纜的配線設備安裝應符合設計要求。

6.2 交接設備

6.2.1 交接設備的安裝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

6.2.2 電纜交接箱應注意防潮防蝕,進出電纜的管孔和空管孔、敲落孔等均應堵塞嚴密。

6.2.3 室內交接箱(間)的成端電纜接頭或氣塞應放置在地槽或引上金屬線槽中。

6.2.4 交接箱的成端電纜應符合下列要求: 1.成端電纜把線應按順序出線,芯線不得有接頭,對應正確,不得顛倒線號或錯接。 2.卡接式交接箱成端電纜芯線應留有適當余長,以便檢修。 6.2.5 室內交接箱應統一編號,編號應在箱體正面,標志清楚、正確。

6.2.6 布放跳線應保持橫平豎直松緊適度,不得交叉扭絞,不得損傷芯線和絕緣層。跳線間不得有接頭。跳線布放應不妨礙端子板的翻轉。

6.2.7 交接箱成端電纜應接地良好,接地電阻應不大于10Ω??衫媒ㄖ锫摵辖拥伢w就近接地。

6.3 分線設備

6.3.1 分線設備的安裝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

6.3.2 室內嵌式分線箱應注意防潮防水,進出線口和空閑敲落孔均應堵塞嚴密。

6.3.3 全塑電纜直接進入有端子分線盒時,電纜芯線應先穿過固定裝置后再與端子連接牢固。 6.3.4 全塑電纜的屏蔽層連線與分線盒內的地線螺絲應連接牢固、接觸良好。

6.4 出線(過路)盒

6.4.1 出線盒的安裝高度應離地面200~300mm。過路盒安裝高度可不受限制。

6.4.2 用戶出線盒必須與用戶線管和墻體固定牢固。

7 工程驗收

7.0.1 工程竣工后,必須經通信主管部門驗收;驗收合格后,方能交付使用。

7.0.2 測試項目及指標應按通信行業有關標準和工程設計要求進行。

7.0.3 施工單位在驗收前,應將工程竣工資料一式兩份分別提交建設單位和郵電部門。

7.0.4 工程竣工資料應包括以下內容: 1.竣工圖紙:小區內通信管線網竣工圖;建筑物內通信管線網竣工圖。 2.器材檢驗記錄,電(光)性能等測試資料。 3.工程變更記錄。 4.隱蔽工程簽證。

7.0.5工程驗收主要內容見表7.0.5。

7.0.6隨工檢驗和竣工驗收中,發現不符合本規范或有關規定的,凡由施工單位造成的,施工單位必須返修直至合格。

表7.0.5 工程驗收檢驗項目及內容序號 項 目 內 容 檢驗方式 1 通信管道 1.管道基礎;2.管道敷設;3.回土;4.人(手)孔質量5.管孔拉棒試通(注) 隨工檢驗隱蔽工程簽證工程驗收 2 建筑物引入管 1.管材規格質量;2.進入人(手)孔位置;3.進入建筑物防水措施。 工程驗收 3 建筑物內配管 1.材料的質量;2.截面利用率;3.管徑利用率;4.安裝的工藝水平;5.轉彎處的處理情況是否符合要求。 隱蔽工程簽證 4 配管吊裝支撐物 1.預埋件的規格、材質和數量;2.預埋件的走向、位置和水平高度, 隨工檢驗 5 預留孔(洞) 1.孔(洞)尺寸;2.孔(洞)位置;3.孔(洞)保護、補償措施質量。 隨工檢驗 6 電纜橋架 1.尺寸要求;2.阻燃防火處理情況;3.托盤鐵架是否符合要求;4.與樓外連通導管是否有備用孔洞。 隨工檢驗工程驗收 7 管道電纜 1.電纜規格;2.使用管孔孔位;3.接頭規格質量;4.電纜走向、托板襯墊等;5.電纜防護設施的設置質量;6.氣閉頭制作質量及氣閉質量;7.氣壓傳感器安裝質量。 隨工檢驗 8 管道光纜 1.光纜規格;2.使用管孔位置;3.塑料子管規格及人(手)孔中留長和標志;4.人孔內光纜走向、安放、托板及襯墊;5.預留光纜長度及盤放;6.光纜接續質量及接頭盒安裝;7.人(手)孔內光纜的保護措施;8.傳感器安裝質量。 隨工檢驗 序號 項 目 內 容 檢驗方式 9 交接箱分線箱(盒) 1.安裝的規格、質量、位置;2.布線工藝與暗管接頭處理質量;3.線序資料表。 工程驗收 10 電纜測試用戶線檢測 1.絕緣電阻測試,環路電阻測試,抽查串、地混、斷線情況;2.用戶線完好率為100%,抽測不得少于20%。 抽測檢驗 11 其他 電話線路用暗管與其他管線的凈距(平行、交叉);暗管穿越沉降、伸縮縫的處理;防電磁干擾措施及接地質量;管路封堵措施;暗管內是否設置引線,出線盒安裝位置及質量等。 隱蔽工程簽證工程驗收注:1.水泥管的管孔試通 (1)直線管道試通,應用比被試管孔標稱直徑小5mm、長900mm的拉棒進行。 (2)彎管道在曲率半徑大于36m時,應用比被試管孔標稱直徑小6mm,長900mm的拉棒試通。 2.塑料管的管孔試通 (1)直線管道及彎曲管道的曲率半徑大于40m時,應用比被試管直徑小5mm、長900mm的拉棒試通。 (2)彎曲管道的曲率半徑在10~40m時,試通拉棒的長度為600mm(拉棒直徑不變)。 (3)彎曲管道的曲率半徑在2~10m時,試通拉棒的長度為300mm(拉棒直徑不變)。

附錄A 本規范用詞說明

A.0.1 本規范中有關執行程度的用詞采用以下寫法: 1.表示很嚴格,非這樣做不可的用詞 正面詞采用“必須”,反面詞采用“嚴禁”。 2.表示嚴格,在正常情況下,均屬這樣做的用詞 正面詞采用“應”;反面詞采用“不應”或“不得”。 3.表示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時,首先應這樣做的用詞 正面詞采用“宜”或“可”;反面詞采用“不宜”。

A.0.2 條文中指明必須按其他有關標準和規范執行的寫法為“應按……執行”或“應符合……要求(或規定)”;非必須按所指定的標準和規范執行的寫法為“可參照……的要求(或規定)”。

附錄B 常用全塑電纜規格

B.0.1 實心聚烯烴絕緣電纜的最大外徑如表B.0.1所示。

表B.0.1 實心聚烯烴絕緣電纜的最大外徑 單位:mm 標稱線徑 電纜最大外徑 0.32 0.40 0.50 0.60 0.80 標稱對數 填充 非填充 填充 非填充 填充 非填充 填充 非填充 填充 非填充 10 — — 12.5 11.5 14.0 12.5 15.0 14.0 19.0 17.5 20 — — 15.0 13.5 17.0 15.0 19.0 17.0 23.5 21.0 30 — — 17.0 15.0 19.5 17.0 21.5 19.5 27.0 24.5 50 — — 20.5 17.5 23.0 20.0 25.0 23.0 32.5 29.0 100 — — 25.5 22.5 29.0 25.5 33.0 29.0 44.0 38.5 200 — — 32.5 28.0 38.5 32.5 44.5 38.5 59.5 52.5 300 — — 38.0 32.5 45.5 38.0 53.5 46.0 70.5 62.0 400 — — 42.5 36.5 52.0 43.5 60.5 52.5 79.5 70.0 600 — — 50.0 42.5 61.0 51.5 72.0 62.5 — 82.0 800 — — 57.5 49.0 69.5 58.5 81.0 70.5 — — 900 — — 60.5 51.5 73.0 61.5 — 74.0 — — 1 000 — — 62.5 53.0 76.0 64.5 — 77.0 — — 1 200 — — 67.0 57.5 — 69.5 — — — —

續表B.0.1 標稱線徑 電纜最大外徑 0.32 0.40 0.50 0.60 0.80 標稱對數 填充 非填充 填充 非填充 填充 非填充 填充 非填充 填充 非填充 1 600 — — 76.5 65.0 — 78.5 — — — — 1 800 — — 81.0 68.0 — — — — — — 2 000 66.5 59.5 85.5 71.0 — — — — — — 2 400 72.5 64.0 — 75.0 — — — — — — 2 700 77.5 67.0 — 81.0 — — — — — — 3 000 80.0 70.0 — 85.5 — — — — — — 3 300 — 72.5 — — — — — — — — 3 600 — 75.5 — — — — — — — — 4 000 — 79.5 — — — — — — — — 注:當大對數電纜的最大外徑超過72.0mm時,為了適應管道的具體情況,在保持電纜的性能符合本標準規定的情況下,電纜的最大外徑值可由用戶與制造廠協商確定。

B.0.2泡沫、泡沫皮聚烯烴絕緣電纜的最大外徑由表B.0.2所示。

表B.0.2 泡沫、泡沫皮聚烯烴絕緣電纜的最大外徑 單位:mm 標稱線徑 電纜最大外徑 0.32 0.40 0.50 0.60 0.80 標稱對數 填充 非填充 填充 非填充 填充 非填充 填充 非填充 填充 非填充 10 — — 11.5 11.5 12.5 12.5 14.0 13.0 17.0 15.5 20 — — 13.5 13.0 15.0 14.5 17.0 15.5 20.5 19.0 30 — — 15.0 14.5 17.0 16.5 19.5 17.5 24.0 21.5 50 — — 17.5 17.0 20.0 19.5 23.0 21.0 28.5 25.5 100 — — 23.0 22.0 25.5 24.5 29.5 26.0 38.5 34.0 200 — — 28.5 26.0 33.5 32.0 39.5 34.5 52.0 45.5 300 — — 34.0 30.0 39.5 37.5 46.5 41.5 61.5 54.5 400 — — 38.5 33.5 45.0 41.5 53.5 46.5 69.0 61.5 600 — — 45.5 39.0 53.0 49.5 63.5 56.0 82.0 73.0 800 — — 52.0 44.5 60.5 55.5 71.5 63.0 — — 900 — — 54.5 47.0 63.5 58.5 75.0 66.5 — — 1 000 — — 57.0 49.0 66.0 61.0 78.0 69.5 — — 1 200 — — 61.5 52.5 71.5 66.0 — 76.0 — — 1 600 — — 69.0 59.5 81.0 74.5 — — — — 1 800 — — 73.0 62.0 — 79.0 — — — — 2 000 60.5 52.5 76.0 65.5 — — — — — — 2 400 66.0 56.5 82.5 70.5 — — — — — — 2 700 69.5 60.0 — 74.5 — — — — — — 3 000 73.0 63.0 — 78.5 — — — — — — 3 300 76.5 65.5 — 82.5 — — — — — — 3 600 80.0 68.0 — — — — — — — — 4 000 — 72.0 — — — — — — — — 注:當大對敷電纜的最大外徑超過72.0mm時,為了適應管道的具體情況,在保持電纜的性能符合本標準規定的情況下,電纜的最大外徑值可由用戶與制造廠協商確定。

附錄C 常用硬塑料管、波紋管規格及技術指標

C.0.1 地下通信管道用塑料材的一般技術指標由表C.O.1所示。

表C.0.1 地下通信管道用塑料材的一般技術指標顏色

1.管材的色澤應均勻一致,顏色一般選用黑色或灰色,可由供需要雙方商定,但必須有別于當地其他同類型埋地塑料管。

2.穿放于同一大口徑塑料管中的子管的顏色應當不同。

外觀

1.管壁不允許有氣泡、裂口、分解變色線及明顯的雜質。波紋管的波形應均勻一致,不應出現短缺波紋。

2.復合發泡管和實壁管的內壁應光滑平整,切口內側要求光滑。

3.雙壁波紋管的內壁應光滑,允許由于波紋在成型時引起的內壁輕微起伏。

4.雙壁波紋管的內外壁應緊密熔結,不應出現脫開現象。

尺寸偏差

1.管材長度偏差應符合C.0.2的規定

2.管材平均久徑、最小內徑及其偏差應符合表C.0.2的規定

3.復合發泡管和實壁管同一截面壁厚偏差不應大于14%。

4.管材最小承口平均內徑和最小承口深度應符合表C.0.3的規定。

5.自然狀態下,塑料管材同方向彎曲應小于2%。

6.地下通信管道用塑料彎管的長度和曲率半徑應符合表C.0.4的規定。

物理性能 試驗項目 技術指標

1.落錘沖擊(0) 9/10不破裂

2.環剛度(kN/m2) ≥6.33.扁平試驗 壓至原外徑40%御荷 無破裂

4.摩擦系數 干放≤0.3635.連接密封試驗 20水壓50 kPa保持24h 施加膨潤土≤0.155(注:以上項目按YD/T841-1996規定方法試驗) 無泄漏

C.0.2地下通信管道用塑料管材結構尺寸規定由表C.0.2所示。

表C.0.2 地下通信管道用塑料管材結構尺寸規定 單位:mm 標準直徑 外徑允許偏差 最小內徑di min 管長 應用范圍 復合發泡管實壁管 雙壁波紋管 低密度聚乙烯光壁子管 100/90 +.030 +0.3-0.6 — 88 6000±30 饋線管道 75/65 +0.30 +0.3-0.5 — 65 從饋線管道引向交接箱,配線管道 63/54 +0.30 +0.3-0.4 — 54 配線管道、引上管 50/41 +0.30 +0.3-0.3 — 41 光纜管道、引上管 32/28 — — +0.30 26.2 ≥500 光纜管道、引入引上管注:單壁波紋管的結構尺寸暫不作規定,可按設計規定并參考生產企業標準執行。 C.0.3 地下通信管道用塑料管材連接承口結構尺寸由表C.0.3所示。

表C.0.3 地下通信管道用塑料管材連接承口結構尺寸 單位:mm 標準直徑 最大外徑de nax 最小內徑di min 彈性密閉圈式連接 粘接式連接 最小承口平均內徑Di min 最小承口深度A min 密封圈深度S 承口內徑Ds 最小承口深度Amin 插入深度 最小 最大 100/90 100.3 88 100.4 60 40 100.1 100.5 60 >A/2 75/65 75.3 65 75.4 60 40 75.1 75.5 60 63/54 63.3 54 63.3 60 40 63.1 63.4 60 50/41 50.3 41 50.3 60 40 50.1 50.4 60 注:1.承口內徑尺寸不含管口帶斜角部分。 2.彈性密封圈應由管材生產廠商配套提供,圈體宜采用氯丁(CR)橡膠制造,其規格尺寸及物理機械性能應符合生產企業標準。 C.0.4 地下通信管道用塑料彎管的長度和曲率半徑由表C.0.4所示。

表C.0.4 地下通信管道用塑料彎管的長度和曲率半徑 單位:mm 標稱直徑 曲率半徑 彎管全長(含插口端) 10o 17o 45o 90o 100/90 5849 3490 1393 — 1120 75/65 5849 3490 1393 — 1120 63/54 5849 3490 1393 757 1120 50/41 5849 3490 1393 — 1120 注:1.雙承口彎管長度均為1120mm。 2.單承口90°出土引上管限用于復合發泡管和實壁管。

C.0.5 建筑物內通信配管用硬塑料管的技術指標由表C.0.5所示。

表C.0.5 建筑物內通信配管用硬塑料管的技術指標 單位:mm 項目 指 標 (GB/T14823.2-93) 硬塑料管最小內徑 導管外徑尺寸 16 20 25 32 40 50 63 輕型管內徑 13.7 17.4 22.1 28.6 35.8 45.1 57 中型管內徑 13.0 16.9 21.4 27.83 35.42 44.3 重型管內徑 12.2 15.8 20.6 26.6 34.4 43.2 外徑公差 ±0.3 ±0.4 ±0.5 ±0.6 抗壓性能 室溫下荷載(輕型管325N,中型管750N,重型管1250N)試驗,加載1 min后未去掉壓力時,測量其壓扁處變形小于25%。卸載1 min后變形小于10%。撤壓后,導管不應出現肉眼可見的裂痕??箾_擊性能 -15±1低溫下,重錘(輕型管1kg,中型管和重型管2 kg)下落沖擊實驗,下落高度100~300 mm(輕型管100 mm,中型管200 mm,重型管 300 mm),12根試樣中至少有9根無肉眼可見的裂痕及破壞現象??箯澢阅?外徑為16,20,25mm的導管,各取2根500 mm長的試樣,采用廠家推薦的彎管彈簧插入導管內,置冰箱(-15±2)2h 后取出試驗:將試樣彎曲到90o角的位置上時,能順利取出彎管彈簧,且試樣無肉眼可見裂痕。耐熱試驗 試樣導管沿長軸對剖成兩片,在60±2的條件下,將直徑5mm鋼珠垂直施以20N的力,壓在試樣內表面上,試樣表面壓痕不得大于2mm。耐燃性能 在丙烷氣產生的火焰總長100mm(其中藍色火焰長50mm)時,將火焰與試樣軸線呈45o角,試驗時間如下:試樣導管壁厚 燃燒時間δ<2.5 連續三次,每次25s,間隔5s2.5<δ<3 一次80sδ>3 一次125sa.導線無燃燒 b.導管有燃燒,但火源離開30s內,一切火焰及灼熱均能自動熄滅電氣絕緣性能 交流2000V,50Hz,歷時15min無擊穿及閃爍現象;直流500V,歷時1 min,導管絕緣電阻不小于100MΩ。

附錄D 管徑與電纜的適配關系表達電纜外徑與孔徑適配關系的經驗公式或規定有好幾種,YD/T841—1996采納下列兩個公式。 CCITT建議公式: Φ≥d/0.8 (D.0.1) JamesS.Tyler公式: Φ≥1.05d+8.38 (D.0.2) 式(D.0.1)的含義是電纜的截面積不超過管孔內截面的80%,它適用于中等以上對數的電纜。式(D.0.2)已經把5%的電纜外徑偏差包含在“1.05d”項中,拉環厚度包括在“8.38”中,管孔內徑與電纜外徑之間的余量為6.38mm。為滿足以上要求,使用內徑為65mm及以下的塑料管時按式(D.0.2)計算電纜外徑。

表D.0.1給出了管孔內徑與電纜外徑的適配關系。表D.0.2給出了硬質PVC管內徑及內孔截面積利用率。 表D.0.1 管孔內徑與電纜外徑的適配關系標稱直徑(mm) 管孔最小內徑(mm) 適配電纜最大外徑(mm) 適配電纜品種 110/100 97 86.7 0.32/6 000HYFA.86.16 0.4/3 600 HYFA.85.28 100/90 88 78.7 0.4/3 000HYFA.77.87 75/65 65 53.9 0.4/1 200 HYFA.52.5 63/54 54 43.4 0.4/600 HYFA.39.0 50/41 41 31.1 0.4/300 HYFA.30.0 表D.0.2 硬質PVC 管內徑及內孔截面積利用率型號 標準外徑(mm) 最小內徑(mm) 內徑利用率(%) 孔面積(mm2) 內孔截面積利用率(%) 40 50 60 80 20 25 30 普通硬質PVC管 16 12.8 5.1 6.4 7.7 10.2 129 25.8 32.3 38.7 20 16.8 6.7 8.4 10.1 13.4 222 44.4 55.5 66.6 25 21.4 8.6 10.7 12.8 17.1 359 71.8 89.8 107.7 32 28.4 11.4 14.2 17 22.7 633 126.6 158.3 189.9 40 36 14.4 18 21.6 28.8 1017 203.4 254.3 305.1 50 46 18.4 23 27.6 36.8 1661 332 415 498 75 70.4 28.2 35.2 42.2 56.3 90 84.4 33.3 42.2 50.6 67.5 110 103 41.2 51.5 61.8 82.4 160 152 60.8 76 91.2 122

附錄E 常用全塑電纜接線子規格接線子型號表示法如下圖所示: 系列:1~9系列編號;填充:T—含防潮填充劑;類型:K,X,C,M—分別為扣型、銷套型、齒型和模塊型;主稱:J—接線子;專業:H—市內通信電纜。 模塊型接線子的技術指標如表E.0.1所示??坌徒泳€子(HJK,HJKT)技術指標如表E.0.2所示。

表E.0.1 模塊型接線子(HJM,HJMT型)表型號規格 接線型式 適用范圍 聚烯烴塑料絕緣電纜芯線 接續對數 線徑 (mm) HJM1 標準接線 25 0.32~0.6 HJMT1 標準接線 25 0.32~0.6 HJM2 橋 接 25 0.32~0.6 HJMT2 橋 接 25 0.32~0.6

表E.0.2 扣型接線子(HJK、HJKT)表型號規格 接線型式 連接片形式 適用范圍 聚烯塑料絕緣和紙漿絕緣電纜 帶絕緣層最大外徑(mm) 填充或非填充聚烯烴塑料絕緣電纜芯線(mm) 紙漿絕緣電纜芯線(mm) HJK1HJKT1 單式 1.52 0.4~0.7 0.4~0.7 0.4~0.7 HJK2HJKT2 雙式 1.80 0.4~0.9 0.4~0.9 0.4~0.9 HJK3HJKT3 雙式 1.67 0.4~0.9 0.4~0.9 .4~0.9 HJK4HJKT4 單式 1.27 0.4~0.9 0.4~0.9 0.4~0.9 HJKT5 雙式 1.67 0.4~0.9 0.4~0.9

條 文 說 明

1 總則

1.0.1 1992年7月13日郵電部和建設部聯合發布郵部聯(1992)號文件“關于在城市建設中進一步搞好通信設施及管線配套建設的聯合通知”,又于1993年和1995年先后發布了《城市住宅區和辦公樓電話通信設施設計標準》和《城市居住區建筑電話設計安裝圖集》,本規范是根據兩部文件精神,并與已發布的標準和圖集相配套而編制的。

1.0.3 目前,寫字樓、辦公樓、商廈、賓館等智能化建筑迅速崛起,信息化也開始進入千家萬戶,提供數據通信、遠程教學、遠程醫療、視頻點播等業務。因此,通信管線是現代建筑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建筑物內、小區內地下通信管道必須與公用主干通信管網連通。

1.0.4 省級主管部門是指廳、局級以上的主管部門。

2 城市住宅區地下通信管道

2.2.2 塑料管有占地截面小,施工方便等優點,在以下情況宜采用硬質塑料管或波紋塑料管: 1.管道埋深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或與滲漏的排水系統相鄰近;

2.腐蝕情況比較嚴重的地段;

3.地下障礙物復雜的地段;

4.施工期限要求急迫或盡快回填土的地段。

2.2.9 引入管的直徑應按終期引入電(光)纜的容量、數量確定,一般在50~70mm口徑的鋼管中選用。當小區內地下通信管道未建時,先建的建筑物引入管應敷至擬管道的接口人(手)孔處。

2.3.3 由于目前全國各地所做手孔尺寸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為做到統一標準,要求按照1995年郵電部頒布的《通信配線管道圖集(試行本)》執行。

3 地下通信線路

3.2.5 郵電部頒布的標準提倡通信局站采取聯合接地體方式,建筑物均有良好的接地體,通信設施可充分利用。

4 建筑物內通信配管

4.1.7 當用戶線管直線敷設超過30m或兩次彎曲超過15m時,其中間應加裝過路盒,為施工、維護提供方便。

4.1.15 在居住區,一般為500~600戶設置一處電纜交接間,接近于一個居民委員會的住戶數。

4.1.16 若采用上升管路方式,應考慮至少一根備用管。

4.5.1 暗裝金屬線槽也可安裝于架空地板內。

5 建筑物內通信配線

5.1.1 建筑物內的配線電纜有多處分歧且不易受潮,它一般采用非填充型、非充氣型的普通市話全塑電纜。

5.1.4 穿放電纜時,應規定管徑利用率,其定義為: 穿放用戶引入線或多對用戶線時,應規定管子截面利用率,其定義為:

5.1.5 為保護用戶通信的安全和保密,每戶的電話用戶線管和用戶線應單獨引至每一戶內,而不應在其他用戶室內存在接續點。

5.4.1 高速率數據引入線必須使用4號或5號電纜,其技術指標應滿足IEC的相關標準。

6 通信交接、分線及出線設備

6.3.1 在暗敷電纜管形式中,分線設備應為嵌入式分線盒;在上升豎井形式中,可在豎井內安裝明裝式分線箱(盒)。

7 工程驗收

7.0.1建筑物電話通信設施的驗收應作為建筑物竣工驗收的一個組成部分,由于它屬于通信網的接入網部分,所以必須經通信主管部門驗收,不合格不得接入通信網。


国产色秀视频在线播放| zσzσzσ女人极品另类| 999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区| 国产在aj精品| HD2中国成熟IPHONE69| 欧美啪啪|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第一页| 国产CHINESE男男GAYGAY网站| 性色A∨人人爽网站HD| 性少妇videosexfreexxxx片|